一、恢復功能。它指的是,如果腦卒中患者存在功能 損害的話,比如說有運動障礙、吞咽障礙、言語障礙、精神心理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等,可以通過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而得到恢復。
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讓患者能夠獨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動。我們的運動功能、交流功能等等都是為了日常 生活服務的。這樣患者可以自己來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使他的生活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
三、社會參與能力的恢復。社會參與能力的恢復對于一些處于工作年齡和年齡輕一些的患者更為重要,腦卒中的低齡化,造成了它對康復的要求越來越高。最終的目標,能讓患者重返工作崗位,不僅能夠養活自己,還可以養活他的家庭。
訓練方法
當患肢可以主動抬起時,就要把訓練重點放到糾正異常姿勢上。因為腦卒中后肢體癱瘓除力量減弱外還伴有異常的運動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上肢挎籃,下肢劃圈”的姿勢。
02坐起訓練
坐位是步行和日常生活訓練中最基本的,若病人能坐起,對于進食、大小便、上肢活動能帶來很大方便。
03站立前準備訓練
患者坐在床沿上,兩腿分開,兩腳著地,以手撐床,在上肢支持下,身體慢慢地向左右傾斜,用健康一側上肢將偏癱一側上肢托起,然后以健康一側下肢托起偏癱一側下肢,交替進行。每次托起要保持5~6秒鐘。
04站立訓練
訓練時,家屬一定要注意患者站立的姿勢,讓其雙腳平行站立,中間有一拳的距離,膝關節不能彎曲或過度伸直,雙腳掌完全著地,腳趾不能鉤地。每次練習10~20分鐘,每天3~5次。
05步行訓練
中風偏癱的患者,步行訓練難度較大,家屬要給予信心,鼓勵患者堅持鍛煉。由家屬協助,兩人先邁外側下肢,后邁內側下肢。如患肢向前邁步有困難時,開始可以先原地踏步,逐漸慢慢練習行走,然后再訓練獨立行走。家屬下肢可抬病人患肢向前邁步,每次5~10米。
06上下臺階訓練
在走平路練習平衡后,可以進行上下臺階練習。開始時,必須有人保護及協助。
07軀干核心力量的訓練
如翻身、起坐、坐位平衡、橋式運動等動作練習也很重要,可以提高軀干穩定性,為站立和步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08語言訓練
部分腦卒中患者,尤其是右側偏癱的患者,常會出現語言理解或表達障礙。家屬應該在早期與病人加強非語言溝通,如微笑、撫摸、擁抱,從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激發患者講話的欲望。語言練習同樣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首先進行 [a],[i],[u]發音及是否表達的練習,嚴重失語不能發音者用點頭、搖頭代替語音表達,逐漸進行數字、復述、口型誘導練習,從名詞向動詞過度,從單詞向句子過度,逐步提高患者言語表達能力。
腦卒中認識誤區
1、只要依靠藥物治療,能夠休息好,就能夠逐漸恢復,不需要康復治療。但是康復治療與藥物治療之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祻椭委煹哪康脑谟诨謴突颊咚鶈适У墓δ,依靠的不是藥物,而是要通過種種運動療法進行康復訓練。
2、對于腦卒中偏癱的治療,依靠中醫針灸與推拿按摩即可。實際上,中醫的針灸與推拿按摩確實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并不是康復治療的全部,只是康復過程中的一小部分,萬不可將其等同于康復治療。
3、只要將患者照顧得好,就可以恢復的很快。調查研究顯示,在成員比較多的家庭中患者的生活能力相對更差。別人對患者照顧的周到,可能會造成患者自身的康復鍛煉意識不強。因此家庭人員要樹立康復意識,盡量讓患者能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只要讓患者多加練習走路即可?祻椭委熓且粋系統的過程,需要不斷根據患者情況制定與修改康復訓練方案。走路并非適用于所有的偏癱患者,要分清軟癱與硬癱